柯南伯格《未来罪行》:重口味大导,终于出新作 [老帖归档]

[复制链接]
2022-7-7 09:43:02   1344    0 |阅读模式
一个喜欢看恐怖片的影迷。
要说当今世界影坛特立独行的怪咖,大卫·柯南伯格一定名列其中。
他的cult级代表作《裸体午餐》《感官游戏》《欲望号快车》,始终备受资深影迷推崇。
这位80岁的加拿大导演曾一度表明自己和电影缘分已尽,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带着他的新作时隔8年后重回戛纳。
一经首映,很快变为今年最具争议作品之一——
《未来罪行》


本片由柯南伯格自编自导,维果·莫腾森、蕾雅·赛杜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三位知名演员主演。
虽然是新片,但原剧本在上世纪就已经写好,甚至已经拍出过较早版本,所以对于熟知柯南伯格风格的影迷来说,本片更接近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
如果你不熟悉也无妨,本周日的「导演的诞生」栏目,时光君会聊聊这位电影史上颇为重要的导演。
至于今天,先来一解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的《未来罪行》,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以下内容有剧透,请于观影后阅读)


人类进化时
《未来罪行》的剧情其实很简单,背景设定在未来,彼时,人类已经不再感觉到疼痛,身体还会进化出新器官。
主角索尔(维果·莫腾森 饰)和助理凯普瑞斯(蕾雅·赛杜 饰),是未来世界出名的身体表演艺术家。


和其他人只进化出个别器官不同,索尔的体内会持续地长出新器官,这就像癌症一样令他感到痛苦。
凯普瑞斯则当众以手术的形式不断将索尔“开膛破肚”,表演如何切除那些新器官。


对于手术的痴迷,一向是柯南伯格电影的重要特点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本人的生物学出身。
在他众多电影中,手术会成为人类身体变异和进化的一个关键。
如电影《狂犬病》中,主角在接受手术之后,腋下突然长出一个可以传播狂犬病毒的新器官。


回到《未来罪行》中,尽管未来利用切割身体、多种器官表演的人不在少数。
在索尔和凯普瑞斯看来,他们所做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与此同时,两人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对他俩都十分关注。比如“国家器官注册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来自“新罪行”部门的一位警探。
最诡异的是一位男孩的父亲朗,希望他们能当众解剖孩子的尸体。
一行人各有不同目的,警探希望索尔能够以卧底的身份,潜入一个以塑料为食的激进组织内部。
而朗正是激进组织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儿子不需要经受改造,自生下来就会吃塑料,也因此被其母亲当作“怪胎”杀死。


朗则惊叹于儿子的进化,希望索尔当众解剖,就是想借此向世人宣告“新人类”的诞生。
索尔和凯普瑞斯一开始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但随着剧情的深入,特别是对朗的孩子解剖完成后,索尔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索尔第一次和警探见面时,说自己其实不喜欢长出的器官们。
他的身体会随之不适、衰弱,如果这意味着进化,终究会将人类引向灭绝。
朗的理念则不同,在他看来,人类的这种进化是充满未知的,就像他儿子一样。


最终,索尔相信朗的观点,成为朗的“信徒”。
而他也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献祭给了进化。
《未来罪行》的影片最后,在模糊的录像画面中,索尔的脸上流下一滴眼泪,又露出了笑容……


整部影片其实是柯南伯格的一篇宣言,对过往观点的一个总结,他在其中也明确表明作品的主要理念——
身体即现实。
我们需要接受,自然规律带给我们的变化。


与《钛》对比
对于身体的关注,对人类进化过程的探索,加之戏外的种种争议,很难不让我们联想起去年戛纳捧走金棕榈的《钛》
其实《钛》的导演迪库诺从柯南伯格电影中受益良多,但两者之间显然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同样是拍身体异变,《未来罪行》和《钛》最直接的不同就在于变异方式。
《钛》的身体变化是由于手术安装金属钛导致的,是一种外部植入的因素。
这更接近于柯南伯格的早期作品,比如《录影带谋杀案》中电视机对人的影响,《裸体午餐》中的药物刺激,还有《毛骨悚然》中的寄生虫感染。


《未来罪行》更偏重的是,人身体内部以一种生长新器官的方式产生变化,是一种内在隐秘的变化。
而促使柯南伯格电影转变的一个潜在因素,就是在2017年他的妻子卡洛琳因病去世。身体内在的病理性的变化引起了柯南伯格的注意。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反复强调“内在美”的原因。
柯南伯格如今更看重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他对于当下很多主打形式噱头的“艺术”也十分不满,影片中多有讽刺。


另一方面,性爱方式的“进化”。
在《钛》中,性是通过人与汽车之间发生关系来完成的,依靠的是一种金属之间的吸引力。


而在《未来罪行》中,柯南伯格写下另一句宣言:“手术即新的性爱形式”
当人的身体不再感受到疼痛,也意味着一种感知的退化,电影里将其塑造得如同可以频繁拆修、改造的机器。
凯普瑞斯和索尔之间所做的表演对于他们二人来说,更像是一场性爱游戏。小K饰演的蒂姆琳也当面戳破了他们的小心思,并被整个过程深深吸引。
提出这种未来性爱方式的可能,其实非常大胆超前。


从视觉设计上来看,《钛》的视觉更偏向一种坚硬的金属质感,这和其影片本身的基调一致。
而《未来罪行》的视觉设计则显得更加特殊,影片用荒凉的街道,废弃的船舶营造出一种黑暗衰败的末世景象。
一个符合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新奇的科幻感;另一个好像回归过去的时代,稍显陈旧素朴。


其中的道具设计也充满的柯南伯格的风格。
比如索尔每天晚上睡的“床”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仔细听的话还可以听到柯南伯格为“床”所添加的类似动物低吼的声效。


还有凯普瑞斯用来操纵手术表演的控制器具有一种“肉”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柯南伯格《感官游戏》中的游戏仪。



而索尔用来吃饭的“椅子”则被设计成类似骨架的外形,人类的身体和日常的机器好像形成了互换。



大尺度与看不懂
开头就说道,《未来罪行》自首映之日起就受到了非常两极的评价。
好评称《未来罪行》有一种“迷人的诡异”,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反乌托邦故事”;差评则指责说这部电影“乏味的”“令人感到冒犯的”。
激进的,总是冒犯的。


并且柯南伯格的电影,如果只能收获一边倒的口碑的话,那也就不是他。
作为一部生涯总结性的作品,柯南伯格在其中夹杂大量有关生命、进化和艺术的讨论,这对于想看一部重口味“爽”片的观众来说,真的会猝不及防。
但是像《未来罪行》这样的电影却又是在真切地探讨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那就是人类到底何去何从。


对于人类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柯南伯格相信能依靠技术解决。
影片中的激进组织就是试图利用技术改造人的身体,使得人类可以通过食用塑料来消除对塑料对世界的影响。
这种设想看似天马行空,但是内在有着柯南伯格对整个世界的关切。


同时,如果说《未来罪行》相比柯南伯格之前的电影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真正的人类“进化”到来了。
以前的作品里,人物都是被外在影响着改变,而《未来罪行》中索尔和吃塑料的孩子都是以“天生”的进化,来主动适应环境的改变。
只不过身体进化在意识之前,索尔作为人类主角也必然经历挣扎和接受的过程。


当人类成为“机器”,进食也变成不再享受的过程
同样也牵扯出其他复杂的问题,人如果不能感知疼痛,不再吃原来的食物,那么人到底何以为“人”。影片中的“新人类”诞生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吗?
或许柯南伯格也没有答案,所以最后索尔的脸庞上的表情才更显得暧昧和模糊。


有人说,柯南伯格是在用拍电影的形式写论文。
《未来罪行》像是一部启示录,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上面的问题,思考或许并不遥远的人类未来。
-END-

暂无回复, 快来抢沙发

1.资源板块发帖标题有严格的要求,详情见:https://www.caiyawang.com/thread-2642-1-1.html

2.收费贴必须把除了提取码和压缩密码之外的所有信息设置为免费信息,免费信息指的是,其他用户不需要购买就可以看到的那部分内容,包括链接,方便用户购买前检验链接的有效性。

3.帖子设置了隐藏内容,需要回复可见,那么就不要设置收费。如果设置了收费,那么就不要再设置隐藏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