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皮克斯新上线了一部动画影片——《Turing Red》(译名:《青春变形记》),虽然无缘大荧幕,但仍在海外的线上平台引起热议。 故事讲述了处在青春期的华裔女孩小美,大战控制欲强的母亲。电影引发人们对“中国式亲情”的讨论。 华裔女导演石之予在继《包宝宝》之后,再次开始探索复杂的亲子关系,执导了一部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的教育影片。
作者:橡树君。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小美一家生活在当地的唐人街,她是个典型的华裔孩子,从小到大,一切按照父母的要求来,尽孝道、听话懂事,成绩也是门门A+。 但是,如今13岁的小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也愈发不可控制…… 一、生活在高压之下的孩子 影片的前20分钟非常令人窒息,但同时又很真实地展现出了华裔母亲们的特征——
一开场,小美是这样自我介绍的:
“我家的首要规则是孝敬父母,他们是至高无上赐予你生命的人,含辛茹苦地给你一个栖息之所,让你有食物可吃,作为回报,你至少能做的就是有求必应。”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这不就是很多家长口中的“我供你吃供你喝,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报答我们”吗? 小美品学兼优、人人称赞。在母亲眼中,这是自己严加管教的成果。也因此,她变本加厉地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是个“无微不至”的母亲。 每天放学,小美必须准时回家。晚个十分钟左右,就要接受妈妈的关心三连:“怎么了,你受伤了吗?饿了吗?”
在看到全A的成绩单后,妈妈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才是我的小天才,今天是优秀学生,明天就会是联合国秘书长,我们的祖先会以你为荣。” 殊不知,整天把“为你好、以你为荣”挂嘴边,会让孩子心理负担更大。
小美进入了青春期,少女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偶然间和朋友看到了街上便利店的男营业员,长相酷似男明星,小美小鹿乱撞。回到家,她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和他的一些亲密举动。
这一切本是少女对爱情朦胧的幻想,却不巧被妈妈发现。
尽管小美多番解释这只是自己编的,但妈妈并没有听进去。她一把撕下来好几张画,带着小美驱车前往便利店当面质问小哥。 让人窒息的是,便利店有很多小美的同学在场。 当妈妈把小美画的画扔在小哥面前,引来了全场人的观看,我隔着屏幕已经开始替小美感到尴尬了。 这一举动,让同学们纷纷嘲笑小美:
“她真是个怪胎啊!” “看看她,多好笑啊!”
被忽视的自尊,往往是孩子最重视的东西。但有不少父母,却将孩子的自尊在众人面前撕碎。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颗自以为对孩子好的心。
家长不由分说让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后,小美并没有反抗,她忍气吞声。 事后母亲自鸣得意:“幸好有我在,那个坏蛋不会再骚扰你了。还有什么我该知道的吗?” 小美只能故作镇定,挤出了一个勉强的微笑:“没有,一切都很好。”
小美甚至开始自责,认为自己是变态,画的那些性感的东西是糟糕、可怕的东西。她责怪自己,“你是妈妈的骄傲和快乐,不要让她失望!!”
小美压抑内心的自我,一心想着满足妈妈的要求。一晚上的情绪激烈挣扎,小美变成了一只红色的熊猫。
这是趣味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隐喻:长期的压抑、追求完美,一旦遇到一些状况,会导致强烈的攻击性。 二、小时候有多乖 青春期就有多叛逆 当小美提出要去参加喜欢的乐队演唱会时,妈妈一口否决。可所有的拒绝都抵挡不住青春期的冲动。 当她和三个好朋友偷偷攒钱去偶像的演唱会,却被妈妈发现,妈妈毫不客气地指责朋友们带坏了小美。
母女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当情绪再也无法隐藏,乖乖女和妈妈之间的矛盾被摆在了明面上。 她越来越喜欢能在人和大熊猫之间切换自如的感觉,因为变身后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
但妈妈却想尽办法要在月圆之夜,为她施法囚禁住体内的大野兽,因为这对她来说,只是个麻烦。 电影故事有个治愈人心的结局。 矛盾的化解发生在一个月圆之夜。在幻境之中,小美看到了哭泣的妈妈,原来她也曾是一个会因为没能达到外婆的期望而自责的小女孩。
但妈妈成为大人后,却又延续了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希望小美按照自己期待的样子成长。 她理解了妈妈,妈妈也体会到了小美的感受。
“你努力让所有人开心,但却对自己太苛刻,如果那是我教你的,我很抱歉。 所以,不要犹豫不前,不要为了任何人停留,你走得越远,我只会越骄傲。”
三、灵感来源 影片的灵感来源,是华裔导演石之予的亲身成长经历。 片中有个片段,妈妈误以为孩子来月经没带卫生巾,去学校送卫生巾,但因鬼鬼祟祟在窗外站着,引起保安误会,和保安发生争执,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石之予表示,这的确发生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母亲干过类似的事,只是没有跟保安打起来。
生于重庆,长于加拿大的石之予,两岁时就随父母搬到了加拿大。 小时候,爸爸经常在外工作,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就像影片里的母亲一样,把她看紧紧的。 从吃饭到上班,再到旅游,曾经的几乎所有事都是她和妈妈一起做的。 所以即使她长大成人,妈妈也很难放手,对自己的呵护依然无微不至。
到了大学,即便离家很远,父母也会在每个周末到宿舍去看她,尤其是母亲会为她做喜欢吃的葱油煎饼。 因为距离远,母亲要算好来回的时间,先把饼做好,再包裹好几层保温,然后在出发前电话通知石之予到达时间,就是为了让女儿吃到热乎乎的葱油煎饼。 2011年6月,她成为皮克斯的实习动画分镜师,不久后就正式受聘成为《头脑特工队》的分镜师,随后就搬到了加利福尼亚。 独生女儿的离家,让石之予的父母第一次感受到了分离的焦虑。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总是把我看作手心里的小包子,不允许我乱跑,也不允许我离开他们的视线。”石之予回忆道,“当我真正的离开家以后,这种转变让他们很难适应。” 特别的成长经历给了石之予灵感,就这样,《包宝宝》——一部诉说一位中国母亲与古灵精怪的包子宝宝之间的奇幻故事诞生了。 该片一经播出,就受到极大好评,并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回顾过往,石之予也曾因父母的过度保护而感到困扰。 她的母亲经常会跟她说:“之予,我真想把你放回我肚子里,这样你就能永远跟我一起了。”
“我就像是李美琳,一个生活在21世纪初的书呆子华裔小女孩。 从妈妈的完美女儿到‘轰’的一声,青春期突然降临,我仿佛也变成了小熊猫。 我长大了,更毛毛躁躁了,更情绪化了,几乎每天都在和我妈妈吵架。”
一边是浓烈母爱之下过度的保护及控制,一边是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这些矛盾和烦恼究竟该怎么解决? 她在新作影片最后给出了答案。 妈妈学会了放手,对小美说:“你走得越远,我越骄傲。” 而曾经说自己“沉迷于我妈对我的认可”的小美,也做出了一个不同于上一代人的选择——和小熊猫共存,而不是封印它。
人长大后,会更理解当初父母的所作所为。 这些特别的成长经历,成为了石之予灵感的源泉,也成为了亲子之间了解彼此的一座桥梁。 四、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 直升机式父母在亚裔家庭中,并不少见。
有控制欲的母亲、中国式的宠爱和叨唠、想获得自由的孩子、没有发言权的父亲,确实,很多亚裔家庭,确实都是这样的。
因此,影片刚上线3天,豆瓣评分就直达8.3,引起了不少国内外网友的情感共鸣。
观众们的情绪,再次被石之予拿捏得稳稳的。 她说,拍摄《青春变形记》的目的是回到过去,了解青春期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变化,并从女儿的角度和妈妈的角度来分析当时的母女关系,从各个角度了解女孩的青春期。 孩子与父母之间不存在完美的关系,总会遇到各种困难。 尤其是对于亚裔移民孩子而言:
“他们必须弄清楚自己所处的世界,如何尊重父母及家庭对他们的期望,也要学会如何在这个对他们家庭来说陌生的新环境中,开拓出自己独立的身份”。
如今,普遍受到西方文化渗透影响的孩子们,越来越向往自由自主,而父母沉重的爱却成为了孩子高飞的枷锁。 孩子们在成长,父母却还在原地踏步。 片中结尾,妈妈对自己的行为道了歉,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愿意向孩子低头承认错误呢?
要想缓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想要让孩子走得更远,关键是要学会适当放手、尊重孩子。 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亚裔家庭还是其他家庭来说,都很重要。
|